当前位置: > > >文章详情

bat365在线平台简史(一)

第一篇  发展概况
(1958年-2007年)

       bat365在线平台(原核工业415医院)筹建于1958年,1964年正式开院,是核工业系统设在湖南衡阳的一座综合性中心医院,是湖南省确认的三级乙等医院、爱婴医院、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南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医院手外科挂牌为衡阳市手外科中心。1982年以前,主要承担中南地区核工业所有单位及华东、华南部分单位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和全系统铀矿矽肺结核病的诊断、防治任务,1982年对外开放,面向全社会服务。医院辖有南岳分院和核工业卫生学校。曾经还有燕恒制药厂和大亚湾分院、总院位于衡阳市珠晖区东风南路336号,占地24.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6967万元,现有职工804人,编制床位600张,开放病床700张,设18个病区,28个临床专业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12个辅助医疗专业、2个临床医学实验室。
       南岳分院(原名309大队职工疗养院)位于南岳山麓,占地13万平方米。1960年经二机部和湖南省政府批准建立。1965年划归415医院。是一所矽肺合并结核职业病专科医院,病人来自全国核工业系统。九十年代以来,该院增设内、外、妇、儿、中医科,成为一所综合性医院,现有职工137人,设床位150张。
核工业卫校(原名415护士学校)位于总院内,建于1965年。1983年改现名后成为一所设有护士、药剂、医士3个专业、学制3年的部属中专,面向全国招生,现有专职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2301人。
      大亚湾分院位于广东省惠阳市白云五路120号,1994年经中核总公司和惠阳市批准建院,是一所为核电建设服务的小型综合性医院,设床位30张,有职工28人。2003年停业。
衡阳燕恒制药厂位于总院内,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固定资产167.44万元,该厂建于1988年,有职工28人,能生产片剂、胶囊、冲剂、眼药水、口服液5个剂型的37个品种。2001年与衡阳市人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衡阳市金圣制药有限公司,因经营不佳和无法进行GMP改造,2002年底停产。
医院近5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章   艰苦创业  建成开院
(1958.10~1966.6)
       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迅速,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中南地区各地质队、矿山和工厂等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职工日益增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职业性的矽肺病也开始出现。当时卫生设施差、缺医少药,在地方医院就医困难,这就急需建立一个有相当规模、有一定医疗水平、自成体系的医疗卫生保健组织。为了做好职工、家属医疗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1958年下半年由中南矿冶公司报请二机部十二局(矿治局)批准,决定筹建一所较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医院规模设治疗病床300张,疗养病床200张,建筑面积34241平方米,总投资额400至500万元。医院服务对象除中南矿业公司所属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属外,还担负着中南309队所属单位职工、家属的疗养任务。同年11月,二机部将上海支援的120名医务人员和200张床位的医院划给中南矿冶公司。1959年1月,中南矿冶公司经实地踏探、反复论证,最后把院址选定在衡阳市江东区酃湖公社新民大队(现珠晖区和平乡新民村)一个俗称五马归槽的大片山丘上。经报请衡阳市委批准,征购土地591.56亩,作为医院基建用地。
筹建时的人员及组织机构
      1958年10月起从广州、上海等地分批抽调医务干部,其中有内科吴晋惠、外科姚川汶、中医科赵启光、妇产科叶德俊、小儿科卓育章、检验科尹大同等一批有较丰富经验的医、技专家。他们同当时选调来院的人一样,是怀着一种开创新事业的责任感和接受组织信任与重托的光荣感而走到一起来的。至1961年底,共陆续调进职工334人,其中医务干部186人,行政干部54人、工程技术人员10人、工人84人。这些职工成为以后医院建设的骨干力量。
1958年底,医院筹建领导小组设在中南矿冶公司内,后接收原衡阳市委党校宿舍4栋、面积3046.6平方米,将其用作办公、生活基地。1959年2月,医院命名为衡阳医院,隶属中南矿冶公司。由于筹建阶段人员较少,当时的党组织仅设立支部、系中南矿冶公司机关总支下属一个基层支部。5月8日,医院成立了党支部,书记邢国基,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人。副院长由洪树生、张清德担任。设立了院办公室、人保科、基建科、医务科、总务科和被服科。1959年9月1日,医院更名为415医院。
1961年,医院划归部十七局(安防卫生局)领导。随着筹建工作的铺开、人员的递增、管理体制的变更,医院于3月7日正式成立党委。书记刘长发、副书记洪树生、委员苏光(副院长)、周荣池(人事科长)、梁善祥(医务部副主任)。1962年2月,医院调整组织机构、将院办公室、医务科撤销,成立院长办公室,将人保科分为人事处、保卫处、保密处。6月,洪树生任院长。11月,苏光、盛光有任副院长。到1963年,医院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健全。
       筹建阶段,由于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医院遵照部局“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带领广大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挑砖开土,修建宿舍、道路。成立副业生产办公室、组织副业队,建立副业生产基地,大搞开荒种地、养猪养牛、开办托儿所、子弟小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自己动手缝制医用被服;组织以食堂为中心的改善职工生活的活动。医院被服小组曾被衡阳市评为女工先进集体,食堂被评为一类食堂。
基本建设
      1959年3月,中南矿冶公司勘察队进驻院址进行基建工程地质勘察,同时委托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基建图纸、湖南冶金七公司701工区承包基建工程,计划5月15日动工。但根据中央“全国一盘棋、确保第一线”及其部党组提出的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的指示精神,中南矿冶公司决定暂缓兴建衡阳医院,基建工作由此转入调拨基建材料支援其它兄弟单位重点建设和对房屋的拆迁、修缮,院内道路的修建及必备设备的购置等方面。由于当时医院建设缓慢、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加之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职工思想波动较大,从而给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1960年5月11日,医院采购的517立方米的木材浮运至湘江岸边,因某些人思想松懈,未及时联系解决好起运事宜,且只派2名工人看守,到14日晨,湘江洪水猛涨,该批木材全部被冲走。虽经地方党政机关的大力协助和全院职工的奋力打捞,仍造成国家损失2.2万元。事后,院党支部及时以此事为题,在职工中展开讨论,使职工们充分认识到思想麻痹给工作带来的危害性,同时还摆明形势、讲清道理,动员职工在特定的环境里增强主观能动性,“有什么干什么”。此后,全院职工都能以苦为乐、见难就上,积极地投身建院工作,当年较好地完成了医院通往湘江边道路输电线路的架通及其院内障碍物的拆迁工作,调进调出大批基建材料和设备,完成当年基建投资计划的64%。
       1961年5月,二机部党组作出“仍要在一二年内把415医院建成江南综合性医院”的指示,并批准拨给医院投资195万元,建筑面积14938平方米。8月10日,医院综合医疗大楼破土动工。由于资金不足,基建计划一再变更调整,工程进展缓慢,当年基建计划仅完成40.08%。
       1962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指示,为巩固工农联盟,发展农业生产,将基建暂未使用的23.50亩耕地及40亩茶树山借给当地公社耕种。
       1963年6月,国家计委国防工办批复415医院设计任务书,同意医院设计规模为400张病床,门诊300人次/月,人员编制为440人,总投资额为633万元,总建筑面积为29300平方米。并下达年总投资额229.93万元,建筑项目22个,面积20548平方米,要求年内基本建成、部份开院。到年底,医院克服劳动力不足、工程技术力量薄弱、材料供应紧缺、设计多次更改等困难,完成投资184.8万元,占年计划的84.68%,开工17个项目,面积18025平方米。同时,根据原计划年底开设部份病床的要求,进行了物质配套工作,采购了17.4万元的医疗器械和家俱被服等物品,达到200张病床的配套设施要求。由于医疗大楼的安装工程跟不上,1963年底开设部份病床的计划没有实现。
       1964年3月,在衡阳市委副书记刘瑞兴的主持下,召集了有省委军工部、市委工交办、市计委、市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的基建甲、乙双方会议,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医院与承建方省冶金第七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共同签发了联合报告,确定要在4月25日前基本建成医疗大楼及附属配套工程,并于5月1日开院。由于加强了领导,密切了甲、乙方的关系,当年基建计划比历年完成得都好,共完成投资175.7万元,占计划投资188.19万元的93.5%。开工24个项目,施工面积18961.65平方米,除4层宿舍、上水工程、动物房和新增加的药库、烘干房等5项工程尚未竣工外,其余19项工程、包括综合医疗大楼及各附属工程,均先后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建院初期的医疗工作
       本着边筹建边医疗的精神,从1959年元月15日起就利用刚接收的原有房屋、因陋就简地开设了门诊室、每天看病10人左右,后购入部分仪器、药品及简单医疗设备、又开设了药房、检验室、X光室、小型手术室。门诊范围由中南矿业公司和本院的职工扩大到公司所属厂矿及附近人民公社等19个单位,门诊类别由诊治一般疾病发展到能解决内、外、妇、儿、中医等方面的疑难病症。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与衡阳市内各医院及解放军165、169医院建立了工作关系。至此,平均每天诊治人数达50余人,到年底共诊治病人5817人次。1960年5月,医院开办了简易病房,设病床35张用于接收厂矿危重病员住院治疗,曾成功地抢救了湖南五矿(现712矿)一位烧伤面积达40%的重病人嘉风美的生命,受到二机部的通报表扬。当年共收治住院病人230人。此后,因基建工作需要,简易病房撤销,经与解放军165医院协商在该院借设30张病床,由415医院使用。
       为了贯彻面向厂矿、预防为主的方针,医院一方面分期、分批派出医护人员赴北京、上海、长沙和解放军165、169医院进修学习,以培养原子防护、胸科、骨科等缺科医技人员,另一方面则逐年派出医护人员到厂矿、地质队及地方开展防病治病工作。1959年11月,衡阳矿冶学院发生流行性感冒,患者1101名,医院组织人员前往救治,一周即阻止流感漫延,学校特送锦旗l面,以示感谢。1960年5月和6月,湖南一厂(现272厂)先后发生食物中毒,患者1230余人,医院全力以赴,积极救治,使病人全部转危为安。1960年宁乡、道县等地出现水肿病,医院按照衡阳地委部署、及时派出3批共29名医护人员赶赴目的地进行防治工作。1960年11月,医院为部分部属厂、矿的6745名职工体检,发现矽肺病人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比例较高。其中湖南一矿(现711矿)963名主要工人中发现矽肺病患者65人,活动肺结核75人,分别占受检人数的6.7%和2.5%,医院及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引起部局的高度重视。其时,药局(现药剂科)也开办了小药厂、试制成功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技术革新成效显著,药局出席了衡阳市科学技术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1年5月,二机部党组对医院的功能与任务做出:“不仅是江南的综合性的医疗单位,而且对南方本部厂矿的卫生防护工作指导、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职业病等任务均能起到核心作用”的指示。遵照这一精神,医院又把医疗工作的重点适当转移到了协助厂、矿建立健全卫生组织及有关制度,帮助厂、矿医务人员解决疑难病例,提高医疗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上,并侧重于对放射性物质和营养保健状况的调研。当年完成门诊15094人次,接收住院病人502人次,完成体检5313人次。1962年,医院中医科、儿科、检验科相继成立,湖南矿务管理局分别任命赵启光为中医科主任、卓育章为儿科副主任、尹大同为检验科副主任。
       1964年1月,医院更名为“湖南415医院”,通信代号为衡阳市第2号信箱。2月,医院机构变动,设置为政治处、院务处、医务处和办公室。5月,院党委改选、宋允武任党委书记兼政治处主任,党委委员有盛光有、刘远志、苏光、芦毅、洪树生、梁善祥。其中洪树生为副书记兼院长,盛光有、苏光、刘远志为副院长。总院设病床400张,全院总编制人数为590人,另有编外人员43人(包括副业队、子弟学校、托儿所、护校等)。院党委下设5个直属党支部。政治处包括人事、组织、保卫、宣传、工会、共青团,并负责管理学校、托儿所和警卫班;医务处设病案、图书室和保健科;院务处下设财务科和职工食堂、营养食堂、电梯班、电话班、电工班、洗衣房、锅炉房、维修班、理发室、汽车班、木工房、副业队、动物房、太平间、绿化班、勤杂班和仓库。办公室包括保密室和打字室。医疗医技科室设内(包括内一、内二、内三病区)、外(包括外一、外二病区和手术室)、妇产、儿、五官(包括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科)、中医(包括针灸)、药局(包括中、西药房、药库)、放射、理疗、检验(包括病理、血库)、供应室、住院处、急诊室和门诊部(包括挂号、收费室)。至开院时,医院开设有矽肺、普内、外科、小儿、妇产等科室、7个病区、238张病床及各科门诊,其医疗医技科室以及后勤设施基本配套,成为核工业系统建设最早的一座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医院。
       1964年6月1日,医院正式开院,二机部刘伟副部长、湖南矿务局罗西芳局长、衡阳市委仇耕田副书记亲临开院典礼并讲话。此后、部局进一步明确了“415医院为我部综合性职业病医院,主要收治矽肺病人”的办院方向。院党委随即组织由17人组成的内科医疗工作组,先后对711矿、712矿和309队十队的矽肺病人和职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诊治,并向部、局作了专题汇报。据此,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冯致英院长还专程来院与书记宋允武、院长洪树生就有关矽肺病人的收治情况与矽肺科研协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并签订了协议书。当年完成部内职工、家属门诊诊疗5700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395人次,病床使用率为58.4%。
       1965年2月,医院成立病理科,开展了尸体解剖工作。4月,位于南岳山麓的部属中南309队南岳职工疗养院划归医院,称为415医院南岳分院,主要收治部属厂矿队等单位的矽肺合并结核和肺结核患者。6月,经部批准投资1.65万元开办了护士学校,以培养紧缺的护理人员。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医疗、护理、医技以及后勤管理等制度。虽然这年开展了“四清”运动,受到“左”的路线的影响,但各项工作仍然逐步走上了轨道。至1966年,门诊除设立了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口腔、眼、耳鼻喉等科外,还定期开设了职业病、结核病、肠道传染病等科的门诊,实现开放病床达456张。在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形势下、医院基本建设于当年9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医院筹建实际占地面积208.637亩、购置房屋3868.62平方米、拆迁房屋1274.54平方米,共使用国家投资705.5万元,新建工程39项、建筑面积共2.8万平方米。
       1966年3月,二机部加强了对矽肺病的诊治工作,成立了部矽肺病诊治技术指导小组,南岳分院肺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裴顺基等3人入选,主要负责部属中南、西南地区的矽肺病诊治技术工作。4月,二机部八局任命吴晋惠为医院内科主任。5月,“四清”运动刚结束,医院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党委会,并进行了分工,后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兴起,各级党组织瘫痪,部党组一直没有批复。

相关阅读